無國界醫師.jpg 

 

 

 

 

 

 

 

 

 

圖:宋睿祥

2005年1月,三十歲的宋睿祥從賴比瑞亞的救贖醫院飛抵台灣中正機場, 他剛剛完成甫加入「無國界醫生組織」後的第一項為期十個月的醫療救援任務。

是什麼樣的觸動,讓這位年輕的六年級醫師放下醫療從業系統的主流價值,投入國際非政府組織的人道援助的工作?

又是什麼樣特別的故事,讓他將這一路荒野行醫的經歷轉化為動人的文字,感動著閱讀到這些文字紀錄的讀者們?

 

 

 

守護生命的人道組織-「無國界醫生」(Medecins Sans Frontieres, MSF
二十一世紀,在大多數的人汲汲營營為自己的生涯規劃努力的同時,「無國界醫生組織」(Medecins Sans Frontieres, MSF)於一九七一年由一群剛自尼日利亞歸來的醫生創立。

他們因為參加了紅十字會於該國比拉夫的醫療救援行動,目睹了紅十字會如何遭尼日利亞當局拒諸門外,令戰爭中的傷者得不到應有的治療。這群醫生看見了無助生命的需要,決議成立一專門提供緊急醫療援助的人道救援組織。
於是「無國界醫生」(Medecins Sans Frontieres, MSF)在這樣的概念下得以醞釀並催生,這是一個非政府(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 NGO),不受制於任何政治、制度所影響的獨立團體。

無國界醫生的創立者們相信所有人皆有獲得醫療救援的權利,生命的救援需要跨越國界,憑此信念成為首個既提供緊急援助,亦為處於危難的人們作公開見證的中立組織。致力為戰亂、天災和疫症的受害者提供緊急醫療援助,也為一些醫療設施不足的地區提供基本醫療服務,並協助它們重建醫療系統以達自給自足。救援的目標包含:爆發戰爭及武裝衝突的地區、難民及國內難民、自然或人為災害和醫療系統崩潰或設施嚴重不足的國家的長期援助計劃等。

1999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的無國界醫生目前在全球逾七十個國家工作。
每年,逾3,000位來自60多國家的志願人員,包括醫生、護士、後勤專才、食水衛生工程人員及管理人員,奉獻自我、甚至冒生命危險被派往有需要的地方,在不同的目的地參與醫療援助與人道工作。

除了保存傷病者的性命,減輕其痛苦,更維護他們生而為人的尊嚴,致力協助病弱者重建自我的能力。醫療援助和人道見證,是無國界醫生工作之中,兩個重要成分,這是一個守護生命的人道組織。

 

宋睿祥與「無國界醫生組織」串聯的緣起。
1997年六月份,當時就讀台北醫學院(目前已改制為台北醫學大學)四年級、二十一歲的宋睿祥是個終日埋首於病理學中,對未來充滿茫然與惶恐的醫學院學生。一個初夏的午後,難得的空暇時間,他隨性走進無國界醫生組織在台北誠品書局辦的一場攝影展。

站在一張小女孩的照片前,行進間的他被深深震攝住了。那小女孩的照片拍攝於阿富汗難民營中,嚴重營養不良、骨瘦如柴的身軀,有著一雙憂鬱深邃的大眼睛,她因瘦弱而顴骨突出的臉龐盡是寫著無助,額頭上注射的點滴更大剌剌的穿透了人們內心最原始的憐憫。
透過照片,宋睿祥感覺到這個孩子正深深地凝視著他,彷彿這個無助的生命,用盡最後的一絲力氣對他喊著:「救救我」那一刻的他全身像被電流穿過,對於生命的招喚感到無可推拒的震撼。那就是宋睿祥與「無國界醫生組織」串聯的緣起。 

「第三世界」,對於生於富庶的台灣社會的宋睿祥,那是一個從來不曾試著推想過的疆域。貧窮、飢餓、戰亂這些抽象的名詞,在展覽的一張張照片中,突然有了不可抗拒的真實感。那一場無意間走進的攝影展,讓年輕的宋睿祥對於「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醫生?」開始觸發了與固有的醫學系學生職場體制與基本認知相較下不同的想法。而這份觸動在他心底埋下了一顆影響他的生涯的奇異種子。 

宋睿祥一直是個有自己想法的孩子,他熱情、關懷有執行力的特質在學生時代的社團活動裡就已顯現。中央廣播電台主持人也是宋家多年鄰居的凌爾祥回憶,當時是台北醫學院六年級學生的宋睿祥,突然來電邀請多年來不曾熟絡的社區住戶參與全景傳播基金會在各社區推動的紀錄片活動。他那他與母親開放家裡的客廳邀請鄰居和全景基金會使用,導演吳乙峰帶著白化症者的影片《月亮的小孩》親自前來放映與座談。
十幾戶人家讓宋家的客廳擠滿了人,包括帶著女兒來參加的凌爾祥。影片中,大家開始進入白化症患者從小因外貌而遭受的異樣眼光與誤解的內心世界,放映後在熱烈的討論下,於是住戶們彼此開始有了進一步的接觸,更開啟了日後的交流,對於宋睿祥的創意與表現出的客氣、謙虛讓他留下深刻印象。 

首位台灣籍無國界醫生-賴比瑞亞赤腳行
宋睿祥20歲就開始獨自旅行,透過與世界各地的年輕人接觸,使眼界開闊,而他在1997年看過無國界醫生組織的攝影展後,就對從事國際醫療工作著迷不已,更嚮往著哈佛大學醫學院傳染病學教授,擁有哈佛大學醫學與人類學雙料博士,法默醫師在教學之餘畢身投入荒野行醫的美好事蹟。他對於這樣的信念愈來愈深。這似乎是他曾經自問「想成為什麼樣的醫生?」,最接近的答案。

2000年醫學院畢業後,他繼續思索這個問題,然而台灣社會的普世價值、父母的期望與同儕壓力,每每讓理想總與現實抵觸,讓思路遇見障礙。為此他逃離體制,開始到各地旅遊。在一趟西藏的旅行當中,站在岡仁波切山上,他發現:「所有看得見的疆界,甚至內心的限制,其實都是人所設下的。」於是他想:「只要想去,應該沒有到達不了的地方吧,實踐理想也是如此,如果迷了路就拿出指南針吧,只要方向對了,總會走得到。」在西藏之行中,他有機會接觸到當地被無國界醫生組織指派服役的MSF人員,旅行結束後行經香港MSF辦事處毛遂自薦,決心加入無國界醫生。

接受申請的MSF要求宋睿祥至少有兩年的醫療工作經驗、極高的抗壓性與極強的適應力並接受熱帶醫學訓練。 

2003年台灣與賴比瑞亞斷交,宋睿祥也在這年辭掉在台的診所工作,到英國學習熱帶醫學,準備加入MSF後的第一個任務,前往賴比瑞亞。賴比瑞亞連年內戰,留在當地的醫師不超過十個,整個醫療系統幾近瓦解。2004年三月宋睿祥抵達賴比瑞亞,首先在東北部的城市工作兩個月,這個原本有十萬人口的大城市,因戰亂僅剩下一萬人。 

西非賴比瑞亞的 Zwedru 地區,是個沒水、沒電甚至沒有基礎醫療設備的地方,三百公里方圓內僅有的醫院中,宋睿祥是唯一的醫師。
醫學院主修外科的他,要負責整個診所絡繹不絕出現的所有病患,包含各樣內科、骨科甚至接生新生兒或偶爾充當臨時奶爸。物質條件的匱乏自然不在言下,不少在台灣可以治癒的病,到了賴比瑞亞,因為醫療設備不足,不得不跨越自己心底的障礙向病人說「不!」這對人道救援充滿熱情的他是一項跳戰艱鉅的功課,但看見自己以一名醫者的力量對無助病患的生命成為真實的幫助是支持他繼續下去的最大動力。

宋睿祥回憶起醫院裡的加護病房ICUIntensive Care Unit, ICU)說:「在我們那裡是『I see you later in the heaven。」。因為即使是設備最好的加護病房,也只不過是多了幾瓶氧氣而已,他說,7張床的病房裡,曾經一天走了6個病人。「我曾經一天就簽了6張死亡證明書,感覺整個人都要崩潰了,只能在輪值室裡大哭,我當時就想馬上逃開回到宿舍!」他說,他懷疑自己的價值,懷疑自己在那裡到底能做什麼?但站在崗位上的醫師只能暫時把情緒放到一旁,繼續處理急診病患。「終於我了解,醫生是個特別的職業,必須將生命裡的某部分,割捨、分享給他人。」

宋睿祥說,這樣奇異的經驗讓對於自己幼年與求學時期,身為林口長庚醫院婦產科院長的父親,常在自己人生成長的過程或許多重要時刻不得已缺席的心結突然感到釋懷。他肯定了這樣一份工作未生命奉獻的價值,這是一份幫助人的工作。 

2004年十月,賴比瑞亞再度爆發內亂,這一天讓在賴比瑞亞的服務進入第七個月的宋睿祥永生難忘。
AK47的槍聲在宿舍外不遠處傳來,劃破原有的沉靜,那是宋睿祥這輩子除了軍訓課打靶以外,第一次在真實生活裡聽見槍響。
突然之間,戰爭、死亡,這些本來與他毫無關聯的事情,變得如鼻息般貼近。
許多人在戰爭中受了傷,醫院需要立即支援。儘管害怕,但包含宋睿祥等四名MSF夥伴們義無反顧立刻著裝後穿越火線朝執勤的醫院移動。雖然醫院用車上插著屬於MSF的旗幟以及擋風玻璃上「no AK-47」、「no weapon
」的貼紙,沿途上盛怒的武裝份子大聲叫囂,不懷好意的向車內窺視,仍相當令人心驚膽顫。直到抵達醫院後,沒有任何思考的時間,眾人便立刻投入傷患大量湧進的急診間,開始進行緊急救援的醫療工作。
 

為人生豐富了生命的廣度與厚度
20051月,宋睿祥完成在賴比瑞亞的任務後,目前已返台繼續接受四年外科訓練。他說,參與 MSF 期間,他體會到了「服務」其實是門深刻的功課。一個膚淺的service將只能帶來自己的滿足和被服務的土地與民眾傷害。由組織有計畫有步驟的方式去帶領有心投入救援工作的人切中要領,不要短視近利、不求立竿見影,更要放下所謂的「英雄主義」去深耕這些需要的幫助的人們。 

儘管有些同期的同學在台灣已擔任主治醫師,但他沒有後悔參與MSF的任務。
「我與家人都是佛教徒,我相信每個人在世都有他必需要學習的功課和完成的工作。機緣總會出現眼前,直到人將它完成為止。」他繼續說:「Life is a cycle, 我在這個組織裡不單單是只有「給」,其實「收」得更多。夢想的貢獻與成就感、MSF夥伴們的真情誼和賴比瑞亞民眾們生命交流的過程,都豐富了我生命的廣度與厚度。」。 

第一個任務結束,故事卻未結束。
宋睿祥提到無國界醫生組織不僅需要醫師,也需要工程師、會計、電力專業人員協助受戰禍影響的國家重建。這也正是他回到台灣後這一年多當中不斷與青年學子和朋友們交流與分享的,這是一個無國界的地球,屬於每個成員的的世界。
一生中花一兩年參與人道救援,付出的專業知識與時間微不足道,卻能救回寶貴的生命,學習欣賞並尊重不同的文化,這將是一生寶貴的資產。

回台繼續住院醫師訓練的宋睿祥期待著受訓結束後的下一個任務,更期待台灣這塊土地的朋友們,能和他一起將這個為己也為人的故事繼續撰寫下去。

 

 

 

 本著作係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5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